这个战役规划基本和诺门罕战役有着雷同之处,就是以重火力疯狂压制对手,将对手集中在小的区域内实施火力覆盖,只不过苏军是使用了坦克部队的两侧包抄,而东北军则纯拼步兵师的速度,在两侧横敌军后翼,这一点和朝鲜战争的二次战役是大体一致作战特征,快敌后,三点包夹,『逼』迫敌军从一点突围,两线猛攻敌军后翼,形成前后夹击之势,在优势地段围歼敌军主力。
历史对一个军事将领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知识。
过去的历史很重要,未来的历史更重要。
在第186章中要加快部署,要通过各种情报工作进行保密,务必要在日军不能预备的情况下,将东北军所有的火,包括新军的一部分火都集中起来,务求一战决定胜负。
东北军的火储备水平是极其强悍的,这一点大概连日军都未曾想到,一个极大的原因就来自于俄国和德国的秘密支持,表面上,东北巡防军是不配备火的,但在每一个训练基地都保留着一定数量的火,用于培养兵储备。
这些火以俄德淘汰的旧为主,但在大兴安岭等地,东北军都设有秘密的兵训练基地,这些地方同时储备着较大数量的新式火,加上关内新军的火,宋彪想要在中朝边境集中1700门火绝非难事。
宋彪毕竟是大兵主义部队培养出来的军人,他对火之重视,绝对超过日军十倍。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只要有枪,士兵基本还算是招之即来,只要用的巧妙,训练三个月也能上场打硬仗,兵就是两回事了,所以,没有大批量的步兵储备不重要,没有兵储备就完蛋了。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兵可以练,但是不能正式列编,东北军的一个兵旅不过122门火,如果将被配的人员、军官、马力、挽具全部列入进入综合考量,这个维持难度就很大了。
临时将各个兵旅扩大到兵军都没有问题,要真是一只维持下去,开销真的很惊人,咱们基本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在四野才出现兵军的战时编制,宋彪此次就打算直接整出两个兵军和一个兵师对着日军狂轰滥炸。
这么打起来不是问题,关键在于后勤,想要做好这样的后勤,那就只能突破目前的思维框架,大打一场人民战争,简单的说,那就是四十万的大军在前面厮杀,两百万的民夫和六十万匹马力在后面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