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我对于初一初二发生的事情的记忆很混乱,往往记不清它们到底是发生在初一的还是发生在初二的,很多事情我只能记得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而已,也许是因为初一初二的生活对于我来说太过孤单,太过寂寞,太过灰暗,太过痛苦,太过不美好了。
但时间已经过去了那么久,我仍始终把伤害过我的人记得一清二楚,包括她们的姓名和模样,还有她们所在的家庭地址。并不是为了报复,生长在简单底层家庭的我没有那么邪恶,也没有那个能力和想法去报复她们,只是我的记忆选择把她们记住而已。这些人这些事本来是应该忘得光光的,记忆太好对于我来说也是一种束缚的牢笼。
都说要想富先修路,然而,我们那里直到我上到高中之后才开始铺水泥路。我初中一个语文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就一本正经地嘲讽过我们那里的路。我们家乡属于真正的穷乡僻壤。穷山恶水难出人才。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举步维艰,远远落后于县城,更远远落后于大城市,向着城市现代化方向前进的步伐异常缓慢。
在我们家乡的那一片区域生活的人,因为经济落后,交通闭塞,活动范围普遍都是很狭窄。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是无法想象得到有多封闭落后的。很多人从如花灿烂的青春到白发苍苍,一辈子就仅仅局限于家庭,邻里,生活只围着柴米油盐打转,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诗书和远方。
在我们那里工作机会少,营生手段低等,钱都是靠双手来辛辛苦苦的血汗体力钱,所以花钱都是小手小脚。一掷千金,那是想都不想敢。在我从记事到初中的印象中,我爸爸妈妈和周围邻居都很节省,因为心疼那么一点车费,都没有上过一趟县城玩,有需要买的东西都是直接去镇上的小街,很多都是走路去的,抄近路----穿山越岭,过河,横跨铁路。横跨铁路是一件很危险很邪乎的事情,每一年都听说有人被火车撞死,粉身碎骨,面目全非。但仍有很多人为了贪快,抱侥幸心理横跨铁路。我从小长到初中逛街的次数没有超过一只手的五只手指头,县城当然没有去过了。不接触外界,不接触诗书和远方就难免会心胸太狭窄,目光太短浅,还喜欢夜郎自大。包括我的很多同学也都是。
伤害过我的每一个人只是我生命中的一个跳梁小丑的过客,带给我痛苦,是我生命中的黑暗。黑暗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而张锦是与很多人都不同的存在,他专注写作业的背影是我抵抗严重厌学情绪的力量,是我生命中的光明。不只有植物向阳而生,人也要向阳而活,还要向前看,向美好的一切看。这个简单的道理,在上学的时候老师没有教过我,而是我从课外书学到的。
在我一路读书的生涯中,学校一面教育我们说要多读书,一面却没有书给我们看或者有也不给我们看。这就是我所接触到的人类工程师。
我与我周围的很多同龄人的最大区别就是,他们非常开始,阅读yù_wàng就非常强烈。不过我家不是书香世家,而是根深蒂固的农民家庭,所以我家没有藏书给我看。还有,我所读的小学各方面硬件都很差,从学前班到四年级,学校居然没有一本课外书可供小学生读的。后来到了五年级,为了一个面子工程,学校特意买了几大卡车的新书回来,并腾出我教室隔壁的那一间小办公室来当做藏书室。从此后,那一间书架上摆满着还未拆包装的新书的藏书室上锁了。书,只能隔着窗户看。每一次我一想到那些书不能借给我们学生看,我就特别特别的气愤,气愤得七窍生烟的那种,想大叫,非常想把那窗户给砸了,或者把门给拆了进去痛痛快快地把那些书一口气全部读完。不过,我一向有贼心没贼胆。我家没钱让过分懂事的我胆小如鼠。我做不到无所顾忌。我不爱不给书我们看的小学母校,但我希望它发展得好,不要再残忍再愚昧无知地断了小朋友的精神粮食。我的初中母校没有图书馆没有藏书室。很多人出去租书回来看,租的书都是些小说,被逮着了书就直接被老师拿过扔出靠山的窗户,心疼得想捡都捡不了,还要被罚写检讨,要说自己错了,保证以后再也不拿书来看之类的话。
我有点幸运,当时及时有人带着光明来拯救了我那极度饥饿的灵魂。当时,我邻居家的一个小叔叔娶了一个在小学当老师的人回来当妻子,她有很多书,而且都是外国的。这个新来的小婶婶人很好,很平易近人,很爱笑,身上有着读书人那与周围人都不太一样的迷人书卷气。她房间的窗户就是对着我们家的大门,她的窗户没有锁上的话,她在房间里看到我们经过时都会笑眯眯地跟我们打招呼。一来二去熟了,当得知她有那么多书之后,我整个人都热血沸腾了起来,觊觎上了她的书,一颗心蠢蠢欲动着,又不好意思直接跟她开口借书,三天两头往她家跑,帮她干活,干完活之后当作随手拿起一本书来看,看得如饥似渴,沉迷于书中的故事无法自拔,对于周围的一切浑然不觉。我的小婶婶知道我爱读书后,她就非常善解人意地把她所有的书都借给我看,前提是不能把书弄坏。为了读到她的书,我还非常天真地发了誓,这也养成了我在读书的过程中爱护好书的习惯。小婶婶一次性就借了我整整一大纸箱的书,都是世界著名名著,都是大部头,如《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