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景公畏畏缩缩地走了出来,扯扯衣角小声说:“虽然我不知道大□□是从谁的任上变质了,但是,我要承认我少不经事时,也曾经有过那样的想法……”
齐景公摆出自以为文艺的姿势,180°仰望天空,追忆起往昔:“那时候我还是个好大喜功的无为青年,鼎鼎有名的晏子是我的教导主任。记得那是一个春寒料峭的早晨……”
齐景公感受着早春清晨的微凉气息,诚实地打了个寒颤,哆哆嗦嗦地穿戴整齐。他扫一眼院子里的日晷,在一桌子珍馐中抓起炙烤羊腿,叼着羊腿赶往教导主任办公室。
后面的侍从急忙拾掇起林林总总的食器,跟上主子。
您要知道周朝贵族们吃饭非常讲究:食物和季节是相应的;不同食材要放置在不同的食器上;天子诸侯吃饭时乐师得演奏音乐……
齐景公把最后一口羊腿子肉咽了下去,和晏子见礼。
两人坐下以后,齐景公努力掩盖住内心的激动,拿捏着十分好学、诚恳的语气首先提问:“我想到转附和朝儛这两座山去巡游,沿着海岸一路向南,最后去到琅邪。我要怎样安排才能够比得上古代贤君的巡游呢?”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儛,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
齐景公其人呐,将一颗心都放在恢复霸业上!他看着先祖齐桓公的光荣事迹,总是心痒痒。所以,齐景公对于霸王们做的事情都非常感兴趣,看见以往做天子的总要出宫巡游,他也觉得:大□□这么气派的事情,怎么能少的了我呢!
不过,人无完人,我们前头说过齐景公好大喜功,因此他也是一个喜欢享乐的人。他的臣子中有像晏子这样的正面例子,也不乏反面教材。
这样的朝臣班底也不是第一次见了——有些精于帝王权术的皇帝,就靠着清官和权臣间的相互钳制,来平衡起一个稳定的国家。至于齐景公,他属不属于这一类型的君王呢?这就难说咯。
晏子很清楚这个君主打的小心眼,而自己既然作为彻底的正面例子了,那当然得劝谏。
晏子首先给了齐景公一个甜枣:“您这问题问得真好!”
他接着又做好铺垫工作:“天子到诸侯国视察叫做‘巡狩’。巡狩,指的是亲自检查臣民有没有守护好疆土;诸侯去朝见天子叫‘述职’。述职,就是向上级报告他的工作成效。”,然后毫不留情当头一棒敲下去:“无论是‘巡狩’,还是‘述职’,无一不是和工作有紧密关系的。”
其实,晏子在这里很委婉地表示:大王,您想要去“出差”,根本就不是为了办正事。
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
吃瓜群众:呵呵!照你这么说,天子巡游是为了办正事咯?
晏子:没错!
原来呀,古时候的大巡游是一年两次的。
春季的巡游叫“游”,天子巡视百姓的耕种情况,对粮食不足的家庭给予补助。
秋季的巡游叫“豫”,天子巡视百姓的收获情况,对收成欠佳的家庭给予帮助。
难怪以前夏朝的歌谣这么唱:“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
意思是:大王春天不来巡游,我怎么能得到休息?大王秋天不来巡游,我怎么能得到补助?一个春游一个秋豫,足以作为诸侯的法度。
但是自东周诸侯割据开始,春秋两季的巡游就不再是那么一回事了。
国君一出游就兴师动众,索取粮食。饥饿的人得不到粮食补助,劳苦的人得不到休息时间。百姓们侧目而视,个个怨声载道,于是乎也不再遵守法规了,盗贼群起。这种性质的巡游违背了天意,在虐待百姓。国君吃着流水宴,这简直是荒唐、不加节制,诸侯应该引以为忧啊。
其实上面描述的情况,也不止一次地反应在文学作品上了:
唐朝杜甫的诗写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外国《饥饿游戏》有这么一幕:都城的贵族奢侈到吃饭时需要使用催吐剂,以便吃到更多食物。与此同时,平民区的人根本吃不饱,需要递名字参加杀人游戏才能换得粮食,名字递得越多,被真正抽中的几率就越高。在游戏中杀掉其余的所有人才能获得冠军,生存下来。可笑的是,这个杀人游戏只是都城贵族的娱乐项目,就和赛马、赌球一个性质。
其实,别说平民百姓了,到了后来,连大户人家也难以避免了。
像《红楼梦》里面的贾家,也就是清朝现实中的江宁织造曹家,曹家原本家大业大,虽说子孙不肖,家族没落是迟早的事情,但是真正加剧了曹家没落的,正是康熙皇帝的巡游!
康熙六下江南是妇孺皆知的,其中四次都是曹家接的驾。《红楼梦》16回可见。
皇帝虽然会赐下金银给接驾的家族,但是,这种御赐的金银是不能使用的,只能供奉起来。所以,曹家相当于是自掏腰包接驾了四次,亏空非常大!
当然了,外人不知道这些,他们都艳羡曹家,觉得他们既得了接驾的殊荣,又得了金银,简直是祖宗积德。只有曹家的一把手、二把手才知道个中艰难,王熙凤频借高利贷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回到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