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是最方便的,但同法国一样,市场也接近饱和;盖因这一带的贸易发展得很早,除了布之外,地中海沿岸的‘毛’织品和丝织品差不多一个世纪前就开始享誉欧洲了;虽然两者价格偏贵,但这个时代织物消费的主力军也是有钱人;上流社会为一个个晚宴、舞会费尽心思地购置‘精’心设计的礼服时,平民有时一年只添置一件新衣服。
除非郎巴尔的意思是海外。
‘蒙’克雷蒂安心念一动,瞪大眼睛朝对方看去,目光带着希冀和怀疑。
“您是说……”
法国的海外贸易,大体上是由几家特许经营的公司垄断的。它们早年由红衣主教黎塞留和柯尔贝尔建立,中途经历过许多‘波’折——人亡政息、商人反对、它国竞争——有的已经解散或破产,有的延续至今。
这种特许经营模式,为欧洲各个殖民强国广泛采用;其中在中国最“有名”的,恐怕就是臭名昭著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了。实际上,不只有英国东印度公司,法国、荷兰、丹麦、瑞典等国,都有各自的“东印度公司”。由于在殖民地当地盘踞太久,拥有庞大的势力,有些特许公司甚至有类似政fu一样的独立行政能力,英国东印度公司同样是最著名的例子。
法国的特许公司从创办之初,允许任何有资本的人加入,后来实行股权制,以改组后的印度公司为例,分为2000里弗尔1股,共48000股,和200里弗尔的1/10股,共800000份;不过大股东基本都是王亲贵戚或者大贵族,寻常商人别想‘插’手。
眼前不就有一位王亲贵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