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读书网 > 虐心耽美 > 经伦论 > 第十三章、绝对物质
础又与精神世界是“对立而统一”存在的两个整体。比如石头,石头是没有灵魂的,那么石头就以物质条件独立存在。又如一头猪,猪是有生命的**,猪是有精神世界的,那么猪就是物质基础与精神世界统一存在的一个整体,这就是二元论。

一元论单一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二元论就分划出物质世界之外的精神世界。

唯物论者就是站在一元论与二元论的高度看世界的,所以唯物论者的思想很单纯,只在一与二之间看问题,就是只看肯定与否定目标。所以唯物论者存在剥削与压迫观念,存在矛盾与斗争思想,又重视压制与被压制之间的关系。因此上说二元论是集体政治的基石,也是集权思想的源泉。

这里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二元论者所站基点是甲点到乙点两点一线的位置,这里是中国传统理学的阴阳世界,也是唯物主义者的对立世界,因为在一条直线的两个点上,不可能永远是两边平衡对立,当一方偏离轨道时,别一方也会随之偏离重心,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二元论者除了对立存在,就滚到一起而统一存在,简单地说就是不是敌人就是朋友,这就是二元论认为事物发展是“对立而统一”的道理,这也是中国传统理学的根基是扎在“对立而统一”的基础之上的原因所在。

而西方哲学由于把“客观存在”引入其思想理论之中,就必然进入到三元论的世界,所以西方哲学的根基是扎在“对立与统一”的基础之上的。

所以说凡是持二元论立场的人,斗争性一定很强,在脱离意志的情况下,处在“绝对物质”时,二元论者个个都是英雄豪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这样说就是对“绝对物质”的最好解释。

凡是持三位一体论思想的人,都是持客观存在立场的唯心论者,当唯心论者进入“绝对精神”的状态时,同样会产生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思想。

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人在物质与意志绝对统一的状态下,即是“绝对精神”体,也是“绝对物质”体,更多的是“绝对物质”体,因为这时人的“意识”已经脱离人体,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了。

西方哲学者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由水、火、气、土组成的物质架构,提出四种元素组成了世界,不过西方人的物质论不具体,很笼统,模糊。但是中国传统理学的五行论就非常具体,非常明确。

中国传统理学的五行论细致地划分出五种物质组成了物质结构的变化要件,就是西方金、东方木、南方火、北方水、中央土。

中国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组成了物质条件,形成世界物质的本原,这五种物质本原之间存在生克关系,以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循环往复着物质本原内核对立的关系,又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循环往复着物质本原内核统一的关系。世界是五种物质的世界。

这就是中国人认为的世界“结于五”的世界观。

中国人认为世界初始于一,进程到二,繁衍于三,轮回于四,丰收,丰满,丰盈皆在五,五是五种物质圆满于五的结局。

“结于五”不象“分于三”,“分于三”是猜想性三角定律,三棱锥立物结合点在一个点之上,而五棱锥立物的结合点也是一个点上,但是五棱锥立物要比三棱锥立物更加稳定。我们知道棱锥计算方法是底面积x对应的高/3,或表面积x内接圆半径/3。

由此可以知道,事物发展到三,就不再是阴阳世界,不再是两点一线的世界,就脱离了两眼观世界的知识界面,进入三角度客观看问题的客观思维界面,所以三是分的起点,也是唯心论者找到的理论契合点,因为三人看世界,必然是客观的看到存在的现实,三人看世界必须用心去面对对方,用意识去评价对方,意识在事物发展到三点时,就是意识主宰的天地,所以说在“三元”这里就是唯心论思想的发源地,唯心论者通过“客观意识”找到了心理活动的契合点,为唯心论找到了思想平台,既而衍生出政治三权分立论,基督教神学三位一体论等等唯心主义思想方法。

而“结于五”就不是唯心论的全部知识界面了,事物发展到“五”,虽然没有脱离唯心论的知识结构,仍然用棱锥计算公式来计算五棱锥的面积,但是事物发展到“五”更多的就是二元论理论框架的升华,归于唯物主义者的知识结构。

为什么这么说?如果这么说就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让人信服这个道理的可用性。从数学原理的起点找理由,二元论与“五结论”无论如何也结合不到一起。因为二元论的数学原理是二进制数理论,而“五结论”的数学换算方法仍然是计算三棱锥的棱锥计算公式。那么问题就出现了,五结论的基础怎么会建立在二进制数基础之上的呢?我们知道被减数的倒数第五位原来为“1”,但它借给了倒数第四位,所以最后为“0”,而此时减数的倒数第五位却为“1”,这样被减数需要继续向它的高位(倒数第六位)借“1”(相当于“2”),2–1=1。被减数的最后一位本来为“1”,可是借给倒数第五位后就为“0”了,而减数没有这个位,这样结果也就是被减数的相应位值大小,此处为“0”。

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零至十的数字中,0、1、5、10这四个数字的知识界面就是“绝对精神与绝对物质”的量变


状态提示:第十三章、绝对物质--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