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读书网 > 重生耽美 > 重生之聂小倩 > 第八十一章 笑杀群牛小牧童

稻香村。

牧童平安入冬后不久就病了,熬了好长一段日子,立春过后方才好转。

接着又将养了大半个月,身子骨才重新健壮起来,他想着阿黄一个冬天没口好粮,饿得能见嶙峋瘦骨,便央求了母亲,要外出去放牛。

平安的母亲梁氏见他精神已旺,长久闷在屋里也不是个事,便叮嘱了一番后,准许了他的。

平安腰间别着竹筒水壶,提着钓竿,阿黄的背上披着斗笠蓑衣,脖子上挂着一把风干的艾草,一起走出了牛棚。

过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

惊蛰春雷一响,万物复苏,便是一年一度的春耕农时。

天才刚刚擦亮没多久,外面还下着蒙蒙细雨,郊野的田间地头已经是一派繁忙景象。

平安和阿黄走到村口,遇上了十几个相识的。

一年之计在于春,远近几个村子里的少年孩童趁着私塾还没开课,相约踏春。

一方是一天之计在于晨的牧童,一方是殷实富贵闲人家的孩子,因为身份有别,素无往来,平安虽然与他们这些富贵相识,但平日里见着了也是当作没看见。

只不过那群私塾学生似乎有意要取笑一番平安,有人大声嚷道:“原来是平安啊,一大早的,去放牛呢。要不,一起走?”

平安察言观色,自然是能听出来语气中的戏谑之意,但他本就是出来放牛的,也没有什么不对,更何况他也不想多生是非,便埋着头,闷闷的应了一声。

那几个想要捉弄他一番的少年,见他没有上来争辩,反而是牵着黄牛放缓脚步,远远的避在后面,觉着没趣,哼哼了两声就走了。

平安乐得清静,放开阿黄到路边吃草,自己跟在后面悠哉悠哉的往河那边走,渐渐的就没有再看见他们的人影。

大半个时辰后到了河边,阿黄吃草,平安垂钓,突然听见一阵哄笑声,惊得鸟飞鱼散,随即一行十几人从后面转了出来,正是刚刚那些私塾的学生。

鱼儿被吓跑,侧坐在草丛里的平安索性咬着草根躺下,静待他们离开。

不料他们人到了这河边,见缓流涟漪圈圈,沿河小麦返青拔节,油菜抽蕊见花,被吸引住,一时半会不打算走了。

设桌摆酒,把酒临风,喜气洋洋。

一个年龄较大,喜爱吟诗作赋的少年,触景生情,更是放声高吟:“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少年声音一落,旁边与之交好的同伴立即抚掌喝彩道:“一切景语皆情语,好诗,魏兄果然吟得好诗。”

只是喝彩声一落,又有一人摇头叹道:“一切景语固然皆是情语,然而李兄所谓好诗之言,实则大谬也。”

李兄愕然,颇是不解的问道:“哦,不知梁兄有何高见?”

那梁兄点点头,答道:“高见不敢,只是一些浅见。比如‘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句,我看就值得商榷。”

“敢问梁兄,那一句又是哪一窍不通呢?”

“春江,春江,我们这里只有河,哪里来的江,此一不通之处。而‘鸭先知’,你们难道没看见,河里不仅有鸭,还有鹅吗?”那梁兄指着河里,浮在水面上嬉戏着的几只大白鹅,说,“既然有鹅,那为何就是鸭先知,而不是鹅先知呢?”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自古以来,只听说有咏鹅的,没听说有咏鸭的。所以单就身份上来讲,即便春江水暖,也应是鹅先知,而不是鸭先知。何况,鹅还比鸭大上许多。”

众人轰然叫好:“梁兄此言有理。”

那梁兄闻言,脸上得意洋洋之色更盛:“其实我还能找出更多不通的地方。”

众人皆惊:“还有不通之处?”

梁兄一挥手,颇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挥斥方遒气势:“当然,我们的确是有一条河,但河里有捞上来过河豚吗,没有吧。‘正是河豚欲上时’,用没有之物来吟唱虚无,大为不妥。”

然后又是一片击掌惊叹之声。

就是那吟诗的魏兄,脸色不大好看,他瞧瞧水里的鸭子,有了主意:“有咏鹅诗不假,但梁兄所谓没有咏鸭诗,不见得吧。”

那梁兄笑了笑,说:“魏兄听说过咏鸭诗?”

“当然,你们且听上一听,便知真假。”魏兄很有几分急智,清清喉咙,吟道,“清清水中一群鸭,有的麻来有的花。麻鸭带头戏水忙,花鸭在后叫嘎嘎。”

不远处,隐在草丛中的平安听在耳里,差点没笑断气。

因为一开始吟的那一首诗,是宋人苏子的诗,而且是一首画诗,本就不是他们写出来的,可他们张冠李戴拿来用不算,还煞有介事的抬杠点评,平安就没能憋住波涛汹涌的笑意。

而最后的咏鸭诗,压根就是一首上不得台面的打油诗。

“果真是村牛,好摆头时就摆头。”

平安笑着从草丛里出来,牵了阿黄,要离开。

这里有了他们这些村牛,想要安静下来钓鱼是不可能的了。

可他从草丛里出来,一个没注意滑倒在地,滑了半身泥。

那群私塾学生正为咏鹅诗和咏鸭诗争得面红耳赤,听见动静,回头看到平安的狼狈模样,无不哈哈大笑了起来。

平安却若无其事爬起来,抖抖衣服上的泥土,扫了他们一眼,朗声吟道:“春雨贵如油,下得满地流。滑倒小学士,笑杀一群牛。”

话音一落,他迅速爬上牛背,一拍


状态提示:第八十一章 笑杀群牛小牧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